不能相連的微狀:
孤立有許多不同的面具。常常問題表面的背後是缺乏關係所帶來的真正問題。
沮喪 |
是心理上的失去秩序。對做事沒興趣,也不喜歡跟人在一起。因為社交不能解決他們需要的根本問題,他們在一群興高采烈的人中顯得更疏離。因此他們從社交和人際關係中隱退,這又使他們的孤立更惡化。 |
無意義之感 |
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所以急於在活動或事工中尋找意義,然而這卻使他們更孤立。他們缺乏生命的真正意義,也就是愛。一位單身男子說:「我努力工作,賺了很多錢,也很成功,但這沒什麼意義。我沒有人分享這一切,我覺得很空虛。」 |
罪惡感及壞的感覺 |
我覺得孤單,因為我不被愛。如果我不被愛,一定是因為我不可愛。我是壞的,否則會有人愛我。我們從別人身上建立自我價值。當感覺自己是「壞」的,就有罪惡感,而想盡辦法緩和這種感覺。他們不停地認罪,讀經,參加成人主日學,做義工幫助無家可歸者,然而他們還是不覺得被饒恕。他們之所以不覺得被饒恕是因為問題不在罪,而是孤立與疏離。 |
耽溺 |
某人一定要有某樣東西才能生存下去,就像酒精、冰淇淋,或耽溺於某種活動,如性、賭博、工作、破壞性的人際關係、宗教、成就、或追求物質主義。然而這些東西和活動永遠不能使人滿足,因為他們不能解決問題。治療耽溺的問需要容易感受並謙卑自己,承認自己沒有力量,以及對神對人的需要。 |
扭曲的思想 |
孤立的人會有各式各樣的妄想,來解釋他們內心的痛苦。他們必須使痛苦合理,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想像世界正如他們內心所感覺的。 |
虛空 |
空虛是人類最痛苦的一種情緒,空虛的人不能感覺自己對愛的需要,也不能感覺別人對他的愛。保羅在林後7:5-7說明了和人相連能產生何等的安慰:保羅有一個需要;他很沮喪。神派提多來安慰他。神透過人際關係來觸摸保羅。神安慰保羅,但提多卻是神伸出的手臂。有些人的方法是告訴受傷的人他們不需要別人;他們只需要禱告讀經!這就像是砍斷了神的手!他們需要一個人出現在面前,這就是神愛他們的方法。但是受傷的人必須回應別人的愛,唯有這樣相連才會填補內心的空虛。 |
悲傷 |
|
害怕親密 |
對不知道的事我們自然會害怕,所以從未與人深交的人害怕親密。 |
不真實感 |
有些人完全與世界脫節,他們對周圍有一種不真實感。因為神所創造的室友關係的世界,人只有從關係中認識自己的真我。如果人不能與神與人相連,他們就不能經驗到什麼是真的。 |
驚恐 |
驚恐事忽然發生強大的恐懼。 |
憤怒 |
當嬰兒沒人照顧時,他會表示憤怒。當我們長大,大部分人都會掩飾這種憤怒,而以嘲笑或身體的疾病出現,因這是社會可接受的。憤怒事對孤立自然的抗議。 |
過分照顧別人 |
照顧者總是把別人的需要放第一,看起來很強壯。面具底下,他們渴望關係。人只有把真我帶入關係中才會真正滿足,真我的一部分是一個有需要的自我;如果我們一直付出而不領受,我們是在拒絕部分的真我。 |
幻想 |
無法交到真朋友的人,就會在幻想中創造一個。深度的孤立導致過度的理想和羅曼蒂克的思想,逃避到理想中。幻想中的關係是安全的,但永不實現。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