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ptist.jpg

 

今年在華澳浸信會展愛堂做神學實習生。最近有很多宣教師來教會激勵我們,也讀了巴柝聲牧師最近寫的一篇文章。我開始發覺,如果要宣教,「差派教會」的支持非常重要。我也開始思考「宣教/宣教士」的意思。雖然主的工人少,到處都缺工人,聖經提到的是「使萬民做我的門徒」(28:19),「直到地極」(1:8)。所以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跨文化和地理位置,例如:與不同的族群互動,被差到地極去得著未得之民。我覺得很多華人教會並沒有這樣的概念。例如:台灣沒有太多跨文化體驗的機會,人民沒什麼國際觀,所以那些快速成長人數的教會可能成為大型教會或開拓了許多分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形成許多宣教士。在西方國家,有一些「移民」的華人教會,目標人口似乎都是華人。其中有一些有植堂的概念,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但問題出在地理位置/分佈:西方國家已經有這麼多的教會了,這些移民教會仍然無法差派許多宣教士到地極去得著未得之民。甚至有時候看到的人數增長只不過是因為羊群從一間教會流動到另外一間教會。所以,當我看到展愛堂的使命宣言涵蓋有「到地極」這三個字,我覺得這真的很棒又很難得。展愛堂現再急需代禱:這星期三深夜或星期四凌晨時,廣東話和英語堂聚會的高中發生了火災,疑似有人惡意縱火。

 

現在的華人教會常常說,神興起了華人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去。根據我的神學觀,若是神真的要做,然後華人族群無法回應呼召,神不一定要透過華人來成就此事。就像掃羅做王,是神膏的。後來掃羅悖逆,神就廢掉他。而且,說真的,為什麼要強調是華人呢? 應該是全球不同膚色的信徒與宣教同工,一起攜手合作,將福音傳到地極。不過,回應呼召真的不容易,要有很大的信心,並願意付上很大的代價。

 

這學期在神學院修的其中一門課,「浸會歷史與信仰」,是為了要更多的探討浸信會這個宗派,以及神是否有帶領我朝這個方向走。很剛好的是,教會英文堂的牧師不小心把展愛堂的會友申請表寄給我。剛開始我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我跟我們中文堂牧師問一下,她也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後來才知道是不小心發錯的。今天開始探索「浸會歷史與信仰」指定的教科書,感到很驚訝,因我從來都不知道以下這些人士來自於浸信會:

威廉·克理(「近代宣教士之父」),約翰·戴維森·洛克斐勒(最富有的美國人,現代史上最富有的人),查爾斯·福樂(廣播傳道人,創立了福樂神學院,世界上最大的跨教派神學院),葛培理,馬丁·路德·金恩,和華理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odyvo 的頭像
    goodyvo

    王盈方醫師瘋狂之旅 Dr Yvonne Wang's Blabberings

    goody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