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極度理性、看大局的人,與敏感、細膩的人相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的腦袋分析資訊時偏向於模式識別 (pattern recognition) 的方式運作。我很會觀察趨勢,並且當我觀察的人事物出現缺乏一致性或不協調的狀況時,我會很敏銳的辨別出來。

 

我的腦袋通常跳得很遠,會自動跳到大局(七歲時就問爸爸既然每個人都會死,為什麼要生我),並且喜歡觀察歷史上人文的趨勢,並從其中看到許多重複的模式。我比較喜歡談論主義/概念,比較不喜歡談論人/八卦,甚至覺得有些比較膚淺的人際關係還蠻浪費時間的。有時候,覺得朋友真的不能強求,談得來就是談得來,談不來就懶得費盡腦汁想話題。我在乎的可能就只有「那幾個」在人生風暴彼此陪伴的人而已,並把大部分人劃分在「認識」的這一個層面上,比較不會主動去聯繫聯繫人,所以如果我沒事主動聯繫你,你就是「那幾個」了!

 

以上的特點也使我在人際關係中出現了一些挑戰。敏感的人可能會因著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痛苦的老半天,並不斷猜測別人的動機以及一句話背後的意思。我卻恰恰好是相反的,對於別人講的話通常不會想太多(除非是剛好碰觸到我怒點的東西),所以有些時候遇到拐彎末角的人,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話另有含意。因此我特別不喜歡看「後宮甄嬛傳」這一類的電視劇,看了五集就看不下去了,覺得裡面的面具人們心機好重好可怕,難道需要在每件事都想這麼多嗎? 整天爭權、害來害去幹什麼? 無聊、活得不耐煩了嗎? 不能活得簡單一些嗎?

 

在人際關係中我不太圓滑也不太細膩,比較不會自動的體貼到別人的需要,所以反而容易在無意中得罪人,特別是敏感的人,因為我就是缺乏那一份敏感。

 

我對人性很感興趣,但這是一種比較像一位科學家從旁觀者般的角度觀察人類這種生物的興趣。作為醫生,不斷地與人互動(每天約三十到四十個人),也蠻享受這種不遠不近的互動,對於疾病做「模式識別時」的同時也在互動中可以看到一些人性反覆性的趨勢,並且在腦子裡私底下做出一些分析。我覺得至少在職場上,我已經舒適的坐在對的位置了。但有時候當我在分析人性時,會被周圍一些過度敏感的人誤解成我是針對他們的。

 

作為一個「模式識別者」我非常執著於「一致性」(consistency)。我對於人所說的話不太敏感,但我對於「不協調」是很敏銳的。我覺得,一個品格良好的人,會「盡量」一致性的對待周圍的人。為什麼強調「盡量」這兩個字呢? 因為實際上很難做到,我自己也做不到。我們在社會有時會看到一些人士,對身分地位高的人彬彬有禮,對服務生大吼大叫。我覺得真正自尊健全的人,不管是對總統還是對清潔工,都是一致的態度,不會因身分而給予不同的對待。

 

但是我們也知道人性是不完美的,並且都帶著有色眼光。同樣文化背景的人通常比較談得來,因為思想與觀點比較相似。也有一些比較良性掩飾的「不一致性」,是比較受社會接受的,例如對「弱勢者」抱有「大哥我罩你」的英雄主義的態度。但這有時會惹來「弱勢者」的反感,覺得「你以為你比我高級嗎?你把我看成二等人民嗎?你以為你多了不起啊?」或者是有些男人特別喜歡照顧「看似柔弱無知」的女子,也是同樣的概念。很好玩的是,自卑和自大往往是彼此相連的,自卑者時常透過表現來建立自己的信心,而很多自大者的信心其實就是建立在他們的表現。社會中這些「英雄主義者」試著在其中以表現導向來為自己的價值加分,或者透過支配他人來控制自己心中的不安。

 

也有一些自尊不健全的人,潛意志下的覺得別人看不起他,所以遇到社會地位比較受尊敬的人,就會投射性的把別人解讀成驕傲。作為醫生,我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當我理性的作診斷分析,在忙綠時、急性子沒有用滿有同理心的語言去與人溝通時,有時候被誤解成是驕傲。然而,這也是我需要改進的部分,畢竟大部分的人際關係都是先看到表面的,還是要學會適當的包裝。雖然人際關係不是我天然的強項,還是得多向細膩敏感的人學習。

 

 

以下是兩篇我最近在網路看到的短文:

 

1) 我們被「放錯位置」了嗎?

 

如果,我們被「放對位置」,那麼我們就一定是春風得意的「天才」;否則,我們就是被「放錯位置」的「蠢才」了。

「人生」本來就沒有什麼絕對的「對」或「錯」的問題;而人,就更沒有什麼「天才」與「蠢才」之分。

這已經是最近越來越多人,漸漸的有了自我的認知和覺醒之後的社會共識了。
黃小姐是一位剛從大學商學院畢業的商業新貴,躊躇滿志地進入某家私人公司裡做公關,然而,幾年工作下來,她被人認為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她非常的敏感。

因為太過敏感,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即便是言者無心,也都可以讓她這個聽者痛苦個老半天!

這樣的人格特質,成了她在從事公關工作時,感到非常的痛苦與灰心。

某個禮拜天,本身是基督徒的她,沮喪地來到教會聚會,將一肚子的苦水一股腦兒地全向牧師傾吐,牧師忽然靈光一閃,說:「黃姊妹啊!我看,妳對小細節這樣地敏銳,何不乾脆改行做會計呢?別做公關了,不妨試試管賬吧!」

黃小姐想想覺得有理,也是商學院畢業的她,便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把過去所學的財務專業加以溫習,幾個月後,她主動申請調到會計部門。

果然!她那「過度敏感」的「缺點」在會計部門裡如魚得水,不再有同事暗唸她不稱職,反而還讓主管讚她是個極為「細心」、不可多得的好人才。可不是嗎?敏感,用對地方就變成細心了。

同樣的道理:急性子,用對地方~就會變成積極;
木訥,放對地方~也可以變成真誠。
有一句話說:「天才,是放對位置的人!」
天底下沒有傻瓜,沒有庸才,只有「放錯位置的人」。

凡事都有兩面,一個人的缺點,反過來就是他的優點、特點,只要您懂得把自己「放對位置」,善用自己的「特質」,您也可以如魚得水。

LOGOS 即时经文微信公众号搜寻关键字:人格/特质/教会/位置
資料來源:http://goo.gl/f5hq8f
 

2) 要敏銳不要敏感


「我們常不夠敏銳,卻過於敏感,往往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平白讓自己吃苦受傷。
敏感的人忙著注意別人的評價,容易疑神疑鬼,看到別人交頭接耳,就以為是在批評自己,然後對號入座,把自己弄得很不快樂……。」

這段話描述得真是貼切,太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會讓事實失焦,過於感情用事而失去理性的判斷。

因為敏感常出於心理作用,和真實狀況往往有或多或少的差距,怎樣可以避免自己陷入過於敏感的泥淖呢?

文中提到幾個對付敏感的方法:
1.
保持平常心: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目光,當一切順其自然,反而容易有更好的表現。
2.
丟掉不愉快:
我們很容易為了別人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怒不可遏;或者在當下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以惡言相向。
但想想,人生苦短,何必為小事抓狂?何妨放開一些,健忘一點,生活裡的不順心,就讓它隨風而逝。
3.
去除假想敵:
許多人活在一堆假想敵中,使自己寸步難移,動彈不得,而這一切卻都是自己造成的。

的確,不需要在意的事情真的不要「想太多」,免得自討苦吃!但是,敏銳的觀察力卻是必要的。

一個敏銳的人才能洞察先機,如果要講求成功的效率,敏銳的感覺的確會讓人在識人、辨物及情勢的判斷上掌握較高的優勢,所以這方面的感覺不能太遲鈍,否則常會錯失良機。

當然,事情孰輕孰重,自己要能定奪,有些事值得去追求,就要大膽放手去做,這時一定巴不得自己擁有敏銳的洞悉能力,

才能夠出奇制勝,先發制人;但有些事真的不要為旁人的眼光或評論所苦,只要不會危害到他人,真的是「做自己」就好。

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智慧吧!當我們能有定見的閃開一些無謂的批評眼光時,心境自然海闊天空。

畢竟,生命是應該花費在值得我們在意的人事物上面!

LOGOS 即时经文微信公众号搜寻关键字:目光/寸步/受伤/看法
資料來源:http://goo.gl/KoXjVp

 

arrow
arrow

    goody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