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牧養很多時候就像做父母般的:牧者盡他們最大的所能做他們認為是最正確的牧養方式。但很多時候這些方式並不一定適合每一位兒女,所以有些人可能沒有感受到被牧養,但其實牧者們已盡全力。這就像親子關係中,有時候父母盡了全力做他們眼中是對孩子最好的,但不一定是最合適這孩子的方式,導致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有人舉出一個例子:孩子討厭吃芭樂,父母卻一直勸說他吃芭樂、不斷說芭樂好、是愛他為他好。父母是要不斷這樣繼續直到他愛上吃芭樂為止,還是簡單停止勸說讓孩子自己發現?有時候牧養方式無關真理,而是方法問題,根本在於沒有從被牧養者的角度出發,為的是建造人,結果卻是耗損人。以事工為導向的牧養方式便是其中之一:過度階級化但其實關係又不夠,把公司的架構硬套在教會中。問題是,教會不是公司,我們不是在教會賺錢。如果周一到五已經辛苦在工作,周末又到另一個公司、不斷的被監督、被控告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做好、沒有歸宿感、找不到人間溫暖、這有何意義?

http://youtu.be/DDSj8sv0uKs?t=3m17s

 

但有些時候我們也會遇到我們幫不了的人,因為我們的身量有限並且非常不完美,有時候反而越幫越糟糕,特別是當對方都已經豎起防衛機能、需要私人空間的時候。例如我也遇過對方可能不願敞開,或者是我的個性特質與對方頻率上真的差距太大導致對方不願向我敞開、我也不願向對方敞開。要不然就是我知道對方的需要但我真的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與耐心去成為他的朋友,所以寧可放手也不要在沒有友誼關係的前提下還問東問西的。甚至,也有一些人需要被關心但地理位置真的太遠了!我只能繼續為這個我無法幫到的人們代禱,希望神擺放合適的人、事、物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學習。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809544592403596&pnref=story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牧養 事工導向 基督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odyvo 的頭像
    goodyvo

    王盈方醫師瘋狂之旅 Dr Yvonne Wang's Blabberings

    goody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