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6_185113 (2).jpg

「你必須先了解患者的期望,並且要清楚又有禮貌的溝通你是否能達到這個期望,要不然就很容易出現醫療糾紛。」這是我們在醫病關係中,不斷在學習的。

 

不過,在重要他人的關係和民間團體,就跟職場不太一樣了。在職場中,你可以跟別人保持一個「專業距離」。重要他人關係,不是隨便就可以中斷的。一個人不能隨便的就拋棄自己的父母、兒女、及配偶。民間團體,通常都是希望朝著某一個共同的方向成長或學習的一個群體。例如,在教會裡學習跟隨神、以及教別人如何跟隨神。在登山隊就是更多的去鍛鍊自己登山技能。婚友社就是尋找配偶,等等。當然,每個人參加民間團體背後的動機,以及對團體的期望都不太一樣。例如:有些人覺得生活無聊空虛想找事做,有些人在尋找愛與歸屬感,有些人想找一個自己能表現的舞台,等等。

 

這世界有不少人,對他人的期望就好像無底洞似的。

 

有些父母認為「孝順」就是要對他們百依百順的,只要一件事不順著他,就說你不孝順。

 

有些女性所期待的好的伴侶就是要不斷地說愛她,不斷地給她驚喜,不斷地向她報備自己的行蹤。沒做到就說你心裡有鬼,在偷偷的背叛她。說真的,假如我是一個男人,遇到這樣的女友,第一個反應就是想要「逃」。

 

有些教會裡的人,可能不會像重要他人那麼的直接表達自己的期待,會用「比較」的方式。他可能會很公開的表揚:X好有愛心喔,在我生病時送我熱騰騰的補品湯喝,常常開車載我去小組。Y好有愛心喔,在我覺得困惑時,每天帶我一對一查經禱告。」這些當然都是很好的事,但是我覺得私底下感謝X&Y就可以了。公開的一直表揚,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在說:「你要是沒做到X&Y做的事,你就是沒有愛心的人。」甚至還有可能會帶給X&Y一種無形的的壓力,好像即使不太想繼續做也還是需要繼續地為這個人做下去,要不然就沒有所謂的「愛心」。

 

有些人會向你設立某些期望,然後當你試著去做時,不會記得你所做的,而是不斷地指責你沒做到的。做到最後你都覺得乾脆什麼都不要做算了,反正做了他也不會記得。

 

有些人把你當做靈媒,對你有很多期望又不跟你溝通說這些期望是什麼,覺得你夠關心他就應該會知道,然後當你沒有達到時就覺得自己有藉口可以不斷地斥責你。問題是,你的腦袋不可能24小時都環繞的他,一直在猜想他想要什麼。

 

以上形容的幾個例子都屬於「情緒勒索」。其實,稍為的一不注意,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情緒勒索者,因為我們對周圍的人都有某些程度的期待,特別是自己的重要他人。

 

不同的人,對於情緒勒索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希望周圍的人都喜歡他,會不斷的試著要達到別人的要求,然後就情绪倦怠。當我遇到有人向我情緒勒索,第一個反應就是保持距離,不想被他人操控。這樣的反應也不太理想,會讓別人覺得我很冷漠,並且讓勒索者更多藉口指責我的不是。希望我有一天會學習達到一個更好的平衡點,就是在不受他人操控的同時,又是可以傳遞親切感的。目前好像做不到,因為每當有人試著向我情緒勒索時我的心裡就會出現一種反感,促使我逃跑。對於情緒勒索很反感的同時,也很懼怕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勒索者。只能試著禱告求神挪去這種情緒,靠聖靈來超越這項瓶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期望 情緒勒索
    全站熱搜

    goody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