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是別人 email 給我的
我的爸爸是任何人都會引以為榮的人。他是位名律師,精通國際法
,客戶全是大公司,因此收入相當好。可是他卻常常替弱勢團體服務
,替他們提供免費的服務。不僅如此也,他每週都有一天會去勵德補
習班去替那些青少年受刑人補習功課,每次高中放榜的時候,他都會
很緊張地注意有些受刑人榜上是否有名。
我是獨子,當然是三仟寵愛在一身,爸爸沒有慣壞我,可是他給我
的實在太多了。我們家很寬敞,也佈置得極為優雅。爸爸的書房是清
一色的深色傢俱、深色的書架、深色的橡木牆壁、大型的深色書桌、
書桌上造型古雅的燈,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在他書桌上處理一些公事,
我小時常乘機進去玩。
爸爸有時也會解釋給我聽他處理某些案件的邏輯。他的思路永遠如
此合乎邏輯,以至我從小就學會了他的那一套思維方式,也難怪每次
我發言時常常會思路很清晰,老師們當然一直都喜歡我。爸爸的書房
裡放滿了書,一半是法律的,另一半是文學的,爸爸鼓勵我看那些經
典名著。
因為他常出國,我很小就去外國看過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我隱隱約
約地感到爸爸要使我成為一位非常有教養的人,在爸爸的這種刻意安
排之下,再笨的孩子也會有教養的。
我在唸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在操場上摔得頭破血流。老師打電話告
訴了我爸爸。爸爸來了,他的黑色大轎車直接開進了操場,爸爸和他
的司機走下來抱我,我這才注意到司機也穿了黑色的西裝,我得意得
不得了,有這麼一位爸爸,真是幸福的事。
我現在是大學生了,當然一個月才會和爸媽渡一個週未。前幾天放
春假,爸爸叫我去墾丁,在那裡我家有一個墅。爸爸邀我去沿著海邊
散步,太陽快下山了,爸爸在一個懸崖旁邊坐下休息。
他忽然提到最近被槍決的劉煥榮,爸爸說他非常反對死刑,死刑犯
雖然從前曾做過壞事,可是他後來已是手無寸鐵之人,而且有些死刑
犯後來完全改過遷善,被槍決的人,往往是個好人。我提起社會公義
的問題,爸爸沒有和我辯論,只說社會該講公義,更該講寬恕。他說
"我們都有希望別人寬恕我們的可能"。我想起爸爸也曾做過法官,就
順口問他有沒有判個任何人死刑。
爸爸說"我判過一次死刑,犯人是一位年青的原住民,沒有什麼常
識,他在台北打工的時候,身份証被老闆娘扣住了,其實這是不合法
的,任何人不得扣留其他人的身份証。他簡直變成了老闆娘的奴工,
在盛怒之下,打死了老闆娘。我是主審法官,將他判了死刑。"事後,
這位犯人在監獄裡信了教,從各種跡象來看,他已是個好人,因此我
四處去替他求情,希望他能得到特赦,免於死刑,可是沒有成功"。"
他被判刑以後,太太替他生了個活潑可愛的兒子,我在監獄探訪他的
時候,看到了這個初生嬰兒的照片,想到他將成為孤兒,也使我傷感
不已,由於他已成另一個好人,我對我判的死刑痛悔不已"。"他臨刑
之前,我收到一封信"。
爸爸從口袋中,拿出一張已經變黃的信紙,一言不發地遞給了我。
信是這樣寫的:
法官大人:
謝謝你替我做的種種努力,看來我快走了,可是我會永遠感謝你的
。我有一個不情之請,請你照顧我的兒子,使他脫離無知和貧窮的環
境,讓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求求你幫助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再也不能讓他像我這樣,糊裡糊塗地浪費了一生。XXX敬上
我對這個孩子大為好奇,"爸爸你怎麼樣照顧他的孤兒,爸爸說"我
收養了他"。一瞬間,世界全變了。這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殺我爸爸
的兇手,子報父仇,殺人者死。我跳了起來,只要我輕輕一推,爸爸
就會粉身碎骨地跌到懸崖下面去。可是我的親生父親已經寬恕了判他
死刑的人,坐在這裡的,是個好人,他對他自已判人死刑的事情始終
耿耿於懷,我的親生父親悔改以後,仍被處決,是社會的錯,我沒有
權利再犯這種錯誤。如果我的親生父親在場,他會希望我怎麼辦
我蹲了下來,輕輕地對爸爸說:「爸爸,天快黑了,我們回去吧!
媽媽在等我們。」爸爸站了起來,我看到他眼旁的淚水,"兒子,謝
謝你,沒有想到你這麼快就原諒了我"。我發現我的眼光也因淚水而有
點模糊,可是我的話卻非常清晰,
「爸爸,我是你的兒子,謝謝你將我養大成人。」
海邊這時正好刮起了墾丁常有的落山風,爸爸忽然顯得有些虛弱,
我扶著他,在落日的餘暉下,向遠處的燈光頂著大風走回去,荒野裡
只有我們父子二人。
我以我死去的生父為榮,他心胸寬大到可以寬恕判他死刑的人。
我以我的爸爸為榮,他對判人死刑,一直感到良心不安,他已盡了
他的責任,將我養大成人,甚至對我可能結束他的生命,都有了準備
。而我呢﹖我自已覺得我又高大、又強壯,我已長大了。只有成熟的
人,才會寬恕別人,才能享受到寬恕以後而來的平安,小 孩子是不
會懂這些的。我的親生父親,你可以安息了。你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
,我今天所做的事,一定是你所喜歡的。
--∞------ 後 記 ------∞--
▲ 01. 轉錄自Mail內容
還記得小時候一件轟動社會的山地青年殺死雇主的案子嗎?如果我沒記錯,那位山
地青年應該叫做湯英申,純樸的山地青年來到繁華的台北打工,碰了惡劣的雇主,不
僅壓榨勞力還剝奪自由,在受盡各種不平等的待遇後,選擇了採取最激烈的行動以示
抗議,雖然手段並不正確,但卻情有可原,死刑或能嚇阻犯罪,但對於一個走投無路
且深具悔意的人來說或許太沉重了,雖然社會各界的呼籲請求,希望獲得特赦,但仍
免不了這樣的結局,故事的結局雖然令人遺憾;但事隔近二十年後,卻有如此令人驚
喜的發展,這不為人知的一幕,包含了多少的寬容與救贖,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大愛吧!
▲ 02. 轉錄自網路 http://www.awker.com/ethics/data/meeting-art19.htm
事件發生在一九八六年的原住民湯英申殺人案件;湯英申是阿里山鄒族青年,也是位天主教會青年。曾在嘉義師專就讀。在校期間,因為好動、頑皮,常被教官看成 是「問題學生」。只要學生宿舍發生失竊事件,教官總認為是他偷竊的。常常藉故找他的麻煩,弄到最後逼得他被迫停學。
他到台北去工作,由於他是原住民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職業介紹所將他第一個月薪水作為佣金,而洗衣店老闆則是扣留身份證作為第一個月薪資的代價。他在洗衣 店工作,每天必須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一、二點才能休息。由於農曆過年將至,工作的壓力更重,他希望能返鄉省親,且帶回第一個月薪資回去給家人過年,但 是老闆仍舊扣留著他的身份證作為付出給職業介紹所佣金的代價,不但不給予薪資,也扣著身份證不放。
有一天晚上,他喝了酒,很生氣,跟老板娘理論,引發口角,進而拿刀殺了老板娘,老闆見狀闖進來搏鬥,他又殺了他。因為孩子哭,他又殺了孩子,引發整個社會的震驚。
很多人認為這樣殘忍的手法不可原諒,也有人認為欺負原住民是整個台灣社會最需要反省。天主教會出面與喪家族人取得諒解,並開始公開向社會募款,希望能籌出 一筆基金做輔導原住民都市青年之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也發起募捐,同時有人權團體希望能給他生存下去的機會。法院三審都判他死刑。自立晚報用第一版半 頁刊登社會團體聯名的廣告,公開呼籲政府能特赦湯英申,給予「槍下留人」,讓這位原住民青年免於死刑,以做為漢人與原住民之間一個「和解」的記號。但是當 時已經掌權的李登輝總統(他當時是副總統)都沒有同意此事。最後湯英申給槍斃了。但是我們社會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心距則是越來越大。
湯英申的案件,不會是單純的法律事件,而是隱藏在法律背後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的糾葛,更嚴肅的問題乃是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種族歧視與偏見,才是造成他後來憤而殺人之因。從師院的教官、老師、輔導人員素質→職業介紹所→洗衣店老闆→司法官人文素養,以及我們整體漢人社會對原住民的認知等,都是構成殺死湯英申的「無形殺手」。
我(王盈方)的感想:
我也不知道這個故事是真是假。
不過這故事告訴了我們罪的後果 (殺人 偏見 種族歧視 等等罪行),
以及寬恕別人的罪行的後果 (在這故事裡 主角們都抱這寬容的心 再現實生活裡可就不一定了 但還是能看到 要是大家都有寬容的心 世界會有多美好)。
其實有時候也會發現很多人犯了罪時,根本沒發現自己已經在罪的陷阱裡了。 當發現時已經造成巨大的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