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教華人服務中心的義工訓練聽了澳洲「人際基建」總監周天駇講師的教導有許多收穫
!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壽命越來越長。就連已經活到五十歲的人都有可能有第二次成長!



研究報告指出,活得開心的人有五大共通點
:

有宗教信仰

大量含有情感的給和取/關係

常在積極/有意義的忙碌中

持積極/正面思考的心態,在不如意事中找到正面價值

有目標感和使命感

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第二點,給和取的關係。人生缺乏給和取的關係會活得非常孤單。

 

有些人在專業的訓練上學到不可以接收任何人的禮物。確實要有適當的界線,但也有有智慧分辨。收的時候要小心,但也有些狀況是可以收的。例如:別人做個好吃的蛋糕,你連嘗都不嘗,可能會傷了人的心。但有些時候你一接收,別人就把做蛋糕給你當作是自己的義務,沒做給你就不好意思。所以不能每次都接收,也要告訴對方:謝謝你,不用每次都做給我。另外就是,不管在什麼狀況下都不可收錢。

 

給也要有給的有限度,因為有些給予是好的,有些不是。例如:獨生子女如果父母祖父母都圍著他轉,他就變成小霸王,長大會變得極度的自私。當別人需要你的幫助,也不能什麼都為他做,要不然他會對你有依賴性,不知怎麼在新環境自力更生。

 

周老師也講到哲學家將人生分為三大階段:

願望為本:活出私我

品質為本:活出真我

身分為本:活出大我


人不應停留在追求物質方面的滿足、或成功感帶來的虛榮。人活著有其更高層面的意義。

 

活出私我的狀態,只想著自己要什麼,不懂得為別人付出:例如自己上好大學,有好工作,買車,買房,有個優秀的伴侶,成家立業,等等。有些人天生就比較容易看到別人的的需要。也有些在比較困苦的環境長大的小孩,比較早就開始學會付出,也比較早就會看到別人的需要。

 

活出真我的狀態,就是開始認識自己:「我是什麼人?能拿出什麼?

 

最後,在活出大我的狀態,就是在社區裡尋找自己的身份。不是想著社會能給我什麼,而是想著自己能為這社會貢獻什麼?


聽完以上的講解,大家的心中一定充滿著理想與動力! 但是,如果你想做出[大我]的事卻連怎麼跟人相處都不會,怎麼能實踐你的理想呢?所以周老師所講的第二部分就是如何[做一個明白別人的人]。這一部分是需要很多生活上的學習與實踐才能提升。



第一重點就是,合邏輯不一定是對的。例如,你可以對一個吸毒的孩子說一整個晚上的道理,而且著些道理他可能已經聽過很多遍了,也了解這些道理,但他還是繼續吸毒。為什麼呢
?

 

合邏輯不一定是對的,如果沒有看到隱藏的、感覺的部分。當對方有感覺上的需要,我們不要忙著分析、講道理,因為很多時候對方自己都能夠分析及了解道理。

 

另外一個例子:丈夫工作了一天很累、晚回家,太太情緒化的抱怨燈泡壞了沒人修,丈夫該怎麼回答?



很多時候我們要講話是因為我們有心情。雖然對方在講事情,但不要直接急著處理事情或做理性分析。如果丈夫回答「燈泡壞了就,換了就行」,太太一定很不滿足,因為丈夫沒有先去解決她的感受。太太只是要確認自己在丈夫眼中的位置與價值。

 

所以周老師說「當別人跟我講事情我就講心情」。

幾個實際例子:

1.          基服中心後院有養三隻雞。有一天晚上,有人忘了關鐵門,於是雞就逃跑了。基服中心的負責人葉小姐驚嘆「我院裡的雞逃了!」,你該怎麼回答?

你可以直接用理性分析來回答:「妳有沒有去找那條路?」,但這樣並沒有處理她的感受:她可能覺得很擔心,夜深了,雞可能會凶多吉少!比較良好的溝通方式是先講感覺:「妳一很擔心吧?」。這樣她才會覺得你真的有聽到她在講的話,體諒到她感覺上的需要,接下來才用理性分析處理事情。

2.          「我小孩棒球隊比賽贏了!

先試著分別或確認感受「那你一定很高興吧?(不要馬上就說「得幾分?)

 

要先處理感覺,把對方所需要的給他。這是我的盲點之一,也是我在培訓裡最大的得著,讓我發現我自己跟人的溝通都很少會優先去解決感受這一塊。所以,當對方向你說起某事,你首先要分辨他是在感覺位置還是事情位置,已採用合宜的回應取向。先做:處理感覺、治療傷害,在做:處理事情、理性分析。

 

人生在世:自旅客,不是原居民;是管家,不是主人;是戰士,不是溫室小花。


以下是我的收穫大綱:

尋找自我定位:不是社會能給我什麼,而是我能給社會什麼。

做一個明白別人的人,明白別人的感情與感覺。

合邏輯不一定是對的,如果沒有看到隱藏的、感覺的部分,及背後的需要。

當別人跟我講事情我就講心情

有意義的生命要有給和取。人生缺乏給和取的關係會活得非常孤單。

做個好管家,因為我們只是旅客。神才是這一切的主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odyvo 的頭像
    goodyvo

    王盈方醫師瘋狂之旅 Dr Yvonne Wang's Blabberings

    goody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