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阿爾弗雷德王子皇家醫院加護病房裡的一名住院醫師很慶幸自己終於有機會永遠離開醫院,踏入私人診所的世界。十年後,我帶著一個不同的角色再次回到了澳洲的醫院! 不知道這次會待多久,就看有沒有呼召繼續待著,但有時候也覺得做這個每週半天的院牧實習好像有點在自找麻煩。醫院裡發生的許多事情,是不能整整齊齊的被歸納在框框裡的。許多人會經歷一些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有些是好事,也有一些是壞事。甚至有很多事情,在我們在地上的這一生可能都得不到答案。
在面臨疾病時,有些基督徒可能會無意中的散播以下其中幾個觀念:
1. 要有信心,才能得醫治。沒有信心,就不會得醫治。
2. 我們只幫有信心的人做醫治禱告,不幫沒信心的人做醫治禱告。
3. 你病不會好,就是因為沒信心。
其實是蠻危險的。較極端的狀況是,有些人可能因為自己得到了神蹟式的醫治,就覺得自己之所以會得到醫治是因為自己比別人還要屬靈。或者是,某某位代禱者,禱告功力較強。
在我的職業看到的許多情景,也包含真正的神蹟奇事的彰顯,所以我是絕對相信有神蹟奇事的。但是,同時我也看見信心與醫治的關係不是直線的。我這裡所說的意思是,對神有信心的人也不一定身體的疾病都會得醫治。我們很多人都不希望看見親朋好友得病過世,也有很多人自己是不想得病死亡的。所以當自己或親朋好友面臨疾病時,基督徒通常都會反射性的向神求醫治。若是信心與病得醫治是直線關係的關係,那意味著所有有信心的的基督徒都不會生病死亡? 然後那個生病沒得醫治的就是與神關係不夠好?
嘉基信仰醫治研討 再思未得醫治者之牧養:
蔡茂堂牧師表示,他有一次到醫院為一名剛出生卻罹患血癌的嬰孩禱告,後來這小嬰孩的病真的好了,現在已5、6歲大。對他來說,他只能說:「感謝主!」他也相信神絕對可以行醫治大能。但他更關心的是「多少人醫治禱告卻沒有好?」因為沒有好的人佔大多數,教會要怎麼陪伴這些人,幫助他們對神的信心不會垮台,更是重要。
心理師謝娜敏帶領會眾釐清「奇蹟」與「神蹟」的不同說,神蹟是出於神,但「奇蹟式治癒」並不是基督徒的專利,因為根據研究,民間宗教亦可能有奇蹟、超自然的治癒,基督徒需要留意這些奇蹟並不是出於神。「醫師若沒把病醫好,病患及家屬會怪醫師;但禱告沒把病醫好,卻不會怪牧師,有些甚至是怪病人沒信心。」謝娜敏老師強調,為病人禱告,「禱告」的本質並不是要神來聽我們的,而是我們要聽神的。而「合乎聖經的信心」,就是不管醫治禱告是否有被垂聽,都要更提升我們對神的信心。
從神學解經角度來看:
http://reader.roodo.com/yml/archives/3339007.html
聖經裡有沒有『有信心,所以才得醫治』的經文?
有!
但是,聖經裡有沒有『沒有信心,但依然得醫治』的經文?
也有!
講信心與醫治,結果只看第一種經文,避開第二種經文,這樣能得出正確的信心與醫治觀念嗎?
當然不可能!
我們一定要養成用paradox(似非而是)(反合性)經文檢驗各種教導與觀念的好習慣。
沒同時把正反兩種經文擺在一起研究,我們絕對很容易走入偏差、誤入歧途、誤聽假道。
事實上,醫治與信心之間的關係,可以分成四種:
1. 與病人自己的信心有關。
2. 與病人自己的信心無關,但是卻與關係人的信心有關。
3. 與病人自己和關係人的信心皆有關。
4. 與病人自己和關係人的信心都無關。
正確的信心與醫治觀念是這樣的:
1. 病得醫治,可以和信心有關係,也可以和信心沒關係。
2. 有時,上帝的醫治,是要見到病人自己的信心才會施行。
3. 有時,上帝的醫治,只需關係人(不需病人)的信心就會施行。
4. 有時,上帝的醫治,根本不用病人自己或關係人的信心,就會施行。
5. 有時,上帝的醫治,即使病人或關係人沒有信心,也會施行。
6. 有時,上帝的醫治,即使關係人是惡意,也一樣施行。
7. 所以,『沒有信心,上帝就一定不會醫治』是錯誤的。
8. 所以,『只幫有信心的病人做醫治禱告,不幫沒信心的病人做醫治禱告』是錯誤的。
9. 所以,『病不會好,就是沒信心』是錯誤的。
10. 大致上,『求醫治時,要有信心』是正確的。但不要過度逾越份際,變成『沒信心就不會得醫治』或『只要有信心就一定得醫治』這種錯誤觀念。
11. 要用信心大膽求醫治。但主權要交給上帝。因為決定者是上帝。
所以,只能繼續向神感恩現在所擁有的:
撒但想控告約伯的是:
9 撒旦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 10 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 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 11 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約伯記1:9-11)
就是,撒但認為,約伯之所以敬虔,是因為他蒙福。所以,只要他不再這麼蒙福,所求的也不蒙應允,就會棄掉神。
無論順境、逆境,神都是配得頌讚的。禱告得蒙應允、或沒蒙應允,神都是配得頌讚的。單單因為神是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