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
在阿德雷德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澳洲國慶長週末之後,我們診所就決定要所有的員工開始戴外科口罩,因為依士活是個華人區。這是我在澳洲作家醫十幾年來第一次要戴口罩! 平時很熱鬧的依士活變得非常安靜... 接下來幾天上班可能都會很輕鬆。
2月4日
有些人開始回來依士活了… 至少停車場今天不是空的。
2月7日
第一次嘗試戴上N95口罩和眼罩(之前只有戴外科口罩)! 這口罩戴的我整個缺氧,臉都黑掉了! 戴了十分鐘就受不了,而且一拿掉臉上還出現很深的印子呢!
3月1日
人們開始瘋狂的搶購衛生紙。有些人甚至打起架,需要警察介入。
3月6日
今天加強眼睛的防護,借了一個牙醫面罩來戴。不過,往好的方面想,有些餐廳的龍蝦變便宜了。
3月7日
墨爾本一位家醫因為有了輕度的感冒症狀而跑去測測看自己是否有冠狀病毒,結果居然是陽性! 其實他根本不符合檢測的條件。結果不但自己的姓名與診所都被報紙公開,還被政客罵得要死。這樣哪有家醫科醫師還敢幫別人或自己檢測冠狀病毒啊?
3月9日
測試冠狀病毒的檢驗室忙到要預約時間才能做檢查,而且等候好幾天才能去檢查。檢查後還要三天才出結果。一旦決定要做檢查就要開始自我隔離,一直到結果出來是陰性才能出門。這麼慢的速度,不如就直接自我隔離兩周嘛! 而且,現在健保所設的檢測條件會使所有社區感染的輕症病患都被漏掉。
3月10日
我所居住與工作的賴德市,是個多元文化的地區,也是澳洲冠狀病毒社區感染的爆發點/重災區。 澳洲今天已經有一百個人確診了,而且有超過一半都在新南威爾斯洲。賴德醫院那位被感染醫生實際上兩次檢測為陰性。 但是,他的症狀實在是太嚴重,又測了第三次,才轉為陽性! 星期一,診所湧入一大堆感冒症狀的人,他們對類似感冒的症狀感到恐懼。 今天的情況比昨天好一些了。 我沒有戴眼鏡,但是需要保護眼睛。如果我必須花錢購買護目鏡,我不如直接買個面罩。正在考慮要不要暫停健身房會員。
3月11日
國際巨星湯姆·漢克與他太太被診斷出有COVID19! 我前天才與先生一起看「全境擴散」,我先生還考我主角是誰。我知道主角是麥特·戴蒙,但不知為什麼嘴巴說出湯姆·漢克! 能不成我有「先知性言語」?!
3月13日
暫停了健身房會員。
我初中同學分享他在韓國重災區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hoonani/posts/10157519109589094
我先生覺得該去超市買依些東西了。他開始出現強迫症,要每天在圖表上繪製冠狀病毒的趨勢。
https://au.lifestyle.yahoo.com/coronavirus-food-stockpile-self-quarantine-australia-050833730.html
3月14日
人們開始瘋狂的到超市搶購食品。還好我和先生前一晚去過了超市。這麼多人湧入超市只會提高自己被傳染的風險。這也將會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這些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要用到他們買的東西了。
3月15日
澳洲感染人數突然一夜暴增了一百個人!
3月 16 日
公立醫院開了很多冠狀病毒門診。很多恐慌者跑去想要檢查看看自己是否有病毒。這麼多人擠在一起不是更容易被傳染嗎?
今天被告知診所的口罩快用完了。我先生的公司讓他在家裡工作,於是他到了一家油漆店找口罩,發現還真的蠻多口罩的。他還買了兩個能重複使用的防油漆毒氣P2面罩,樣子看起來很可笑,但是在口罩用完時也許派得上用場。
依士活現在到處都是人,每個都戴著口罩。也許人們覺得戴口罩比較有安全感?
晚上去了我神學院的結業典禮,領我的道學碩士MDiv。2019年4月完成MDiv,等了快一年才能參加一年一度的畢業典禮。典禮因著冠狀病毒而做出許多調整,例如:沒有詩歌敬拜、不可以握手、等等。
3月19日
第一次嘗試在房間看影片做Body Pump運動。房間太小,做起來沒什麼動力。
醫院不給戴口罩:
賴德醫院有一位護士緊張兮兮地跟我說當她三月初有輕微感冒症狀時,醫院不肯讓她測COVID19,因為他們覺得她「沒有症狀」。她說之前有護士試著拿口罩時,護士長還很憤怒地把整盒口罩摔到地上發飆。現在賴德已經是社區傳染的重災區, 醫院一大堆醫護人員中標。
https://www.sydneytoday.com/content-102011268314058
還好我是在私人診所工作的,沒有人管得著我們戴口罩,目前我們診所的員工也還沒有任何人中標。
3月20日
澳洲封國,只有澳洲永居或公民以及他們的直系親屬才可入境(所謂的immediate family 是指配偶、需要依賴他人的家屬、及法定監護人,所以不需要依賴你的父母就不算在這個定義了)。澳洲的感染人數今天已到達756人了。另一個不幸的新聞就是,義大利感染的人數雖然只有中國的一半,但是今天的死亡人數超越中國的死亡人數。他們很多人都後悔自己曾經嘲笑那些戴口罩的人。
我覺得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儘量不要碰觸自己的眼、鼻、口。留意手碰觸過的東西並常常洗手。避免擁擠的密閉空間:若必須去這樣的場所最好要戴外科或N95或P2口罩,也要帶個眼罩保護眼睛。自己也要儘量透過健康生活習慣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早睡早起、吃健康、做一些有氧運動增加肺活量、補充維生素C。若出現感冒症狀就待在家,不要傳染給別人。而且要打流感針,因為雙重感染(例如COVID19+流感)的預後更糟糕。
以下的一些資源,希望對居住在澳洲的人有些幫助:
冠狀病毒,雪梨醫護人員看的資訊:
https://www.cesphn.org.au/news/latest-updates/3627-coronavirus
新南威爾斯感染人數的統計:
https://www.health.nsw.gov.au/news/Pages/default.aspx
全球感染人數的統計: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符合以下條件的並且有Medicare的人可以打電話給自己平常看的家醫做電話諮詢:
被醫生要求要在家隔離的人,或者是符合「可疑案件」的人士:
1)海外旅遊史,反澳14天內出現呼吸道症狀或發燒
2)有密切接觸過確診COVID-19的病人,並在最後一次接觸的14天內與呼吸道症狀或發燒
3)近期出現呼吸道症狀和發燒的醫護人員 。
4)患有急性呼吸道疾病或不明原因發燒的住院病人
5)急性呼吸道疾病或發燒,並處於高危環境的人士,例如:醫院、養老院、寄宿學校、遊輪
6)有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或發燒的患者,並曾經去過COVID-19疫情爆發的場所
7)突然出現無法解釋的呼吸道症狀或發燒的偏遠地區的原住民。
被要求要在家隔離的人,可以打電話諮詢任何一位家醫。
高危人群(如果患COVID19,較容易得重病的人群)
1)超過七十歲的人士
2)超過五十歲的澳洲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人士
3)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士
4)新生兒的家長及孕婦
高危人群可打電話給自己平常看的家醫。
以上列出的條件都是出自於澳洲政府健保局(Health Department)與地方區域衛生網絡(Area Health Network)的官方資訊,並不是針對個案的醫療建議:
澳洲居民若需要個別的醫療建議,請撥打Health Direct 1800 022 222或當地就醫:
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coronavirus-covid-19-seeing-a-doctor-getting-tested-faqs